iT邦幫忙

DAY 10
3

備份已死系列 第 10

[備份已死] 預防災難,你需要「複製」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你總會碰到災難的,天然的火災、地震、海嘯;人為的病毒、駭客、百年蟲。

11年前的千禧蟲,2000年1月1日一覺醒來,大事沒有,小事零星。千禧蟲沒有造成嚴重的災情,主要得力於過分誇飾渲染的災難預言,經過媒體的大力宣傳,喧騰一時終歸落幕。

災難預言已經成為現代文化的一部分,例如前年2009年底的災難預言主角「新流感」,以及再之前的「禽流感」;媒體繪聲繪影的宣傳,預測這些疾病會帶來人類浩劫。如今事過境遷,這些傳染疾病並未如預期地捲起大災難。專家一旦戴起眼鏡,最好是讓他跌破眼鏡。

如果每個人都預見了未來,這個未來就不會發生。只要有足夠多的人面對未來的問題,這個問題影響的程度就會大大的降低。

災難的預測也帶來嚴重的副作用,還引發一股行銷熱潮。最近流行的「恐懼行銷」,利用人們對災難的恐懼心態,誇大渲染還沒有發生的事,讓人們掏錢買單。「恐懼行銷」變成行銷人員和政客手中的終極武器,一部電影取名「20XX年大浩劫」,內容是災難預言+地震+海嘯+火山爆發,加上人們驚恐的臉龐,以及陸海空交通工具大追逐,這就是讓票房爆發的公式。所以每隔兩三年,災難電影就會結合新科技再流行一次。預言 + 新科技,就是男女主角。

著名的末日預言家說過,世界末日就在今年521 … 更正,是10/21 … 更正,反正總有這麼一天( http://news.rti.org.tw/index_newsContent.aspx?nid=324007&id=6&id2=2 ),這是最新災難預言。如果是一部電影,5月20日晚上11點59分以前,就會有人挺身而出拯救地球。第二天太陽升起,老百姓完全不知道地球曾面臨毀滅邊緣,繼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

前言太長,言歸正傳

一套資訊系統追求的是百年、還是千秋、還是萬世?百年有百年蟲,千秋有千禧蟲,萬世有…..

上一次主張做一萬年皇帝的秦始皇,辛辛苦苦設計了一套萬世系統,只撐了15年就玩完了。實際上只撐了12年,最後三年是系統的崩潰期。秦帝國的萬年蟲12年就病發,病了3年直接就嗚呼哀哉。改朝換代是萬年蟲的解決方案。

一家企業的平均存活期,正好也是12年。看來處理崩潰的系統最好的方式就是換新的系統,這樣做成本效益最佳。一個災難預言 + 一個新科技,等於最佳解決方案。

應付百年蟲,系統最好換新的。另外,處理「資料」的最佳策略是什麼?

最佳策略是「備份」
錯!
最佳策略是「複製」才對

備份是backup,複製是replication。「備份」會將原本的資料格式,轉換成另一種難以辨識的格式,之後再儲存起來。轉換格式的目的主要是將降低資料量,以減少儲存空間。備份有兩個最大的問題,一是備份會失敗,二是備份的資料在還原之前都不能利用。簡單的講,備份純粹是「備而不用」,又花錢又佔地方。而且備份還原常常會失敗,辛苦保留的備份資料該上場的時候不能上場。所以備份不僅「備而不用」,還常常淪為「備而無用」。

All you need is replication

複製replication是將資料照原來的樣子,原原本本的抄一份搬到其他地方。「複製」一不會失敗,二可以馬上利用,可以「既備且用」,完全跳脫備份的問題。

諸如應付百年蟲之類的系統更新,先將資料複製一份,再利用這套複製資料進行新程式的測試與修正,這是備份做不到的。

複製的資料是一種可靠度與可用性最高的方式,我們可以複製第二套的資料,一份放在近端用來測試、一份放在遠端做為備用。複製的資料安全可靠、可讀、可用,而且不會還原失敗,這也是備份做不到的。

無論是資料遷移、系統更新、與檔案保存,你全部所需要的是複製,而不是備份。


上一篇
[儲存趨勢] 區塊式儲存系統 V.S. 檔案式儲存系統
下一篇
[備份已死] 一個今天等於兩個明天
系列文
備份已死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1 則留言

0
鐵殼心
iT邦高手 1 級 ‧ 2011-10-22 17:21:31

pluto提到:
我們可以複製第二套的資料,一份放在近端用來測試、一份放在遠端做為備用

備份以另外一種形式存活下來...

我要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